close

想像一下,如果你有一個幾歲大的女兒,她被變態殺手害死了,你能原諒這個人嗎?
 

小屋
麥肯錫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知性善解人意的妻子,五個活潑可愛兒女。一次他帶著三個年紀最小的兒女郊遊,卻發生了重大的意外,當中最小的女兒蜜絲被拐走了,經警方的調查應該是惡名昭彰的《女娃殺手》所幹的。最後麥肯錫和警察在一間小屋中找到女兒的血衣,線索亦斷在這裡,從此麥肯錫就不斷活在痛苦、自責與仇恨中,他稱這段經歷為巨慟。

 

三年半後,麥肯錫收到神秘的信件,內容是邀約他到小屋中相聚,署名則是老爹。這不由得讓麥肯錫震撼了,老爹是他的妻子小娜對上帝的稱呼,而這個稱呼只有極少人知道。一方面他很想一見這個稱為老爹的是否真的是上帝,因為他很想執問上帝為何自己的女兒蜜絲會遭到不幸。另一方面也擔心是否殺手的行動,結果他選擇支開妻子與小孩們到別處,然後獨自一個人面對小屋,巨慟的源頭。

 

如果只看這本書的第一幕,多半會以為小屋是一本驚悚小說,對不起,這本書可以是宗教小說、哲學小說,偏偏就不是驚悚小說。不少人錯把小屋當作驚悚小說買下,結果當然是得不到預期的劇情。

 

《小屋》是威廉.保羅.楊第一次寫來出版的小說,本書基本上是透過小說形式去表達作者對上帝的觀念。注意,是上帝而不是教會,根據作者資料,威廉小時候隨父母到新畿內亞傳教,卻遭到長期性侵,直到青少年期回到加拿大才停止。(主角也是少兒被虐者)在進入神學院後,又對教會的制度感到失望,決定放棄神職工作。由此可見他並不接受現存的教會制度,書中甚至曾經稱教會做人為的機構,所以在我看來這不是一本傳教的書 。

 

看《小屋》這本書之前,最好對基督教有一些基本認識,最少要聽過三位一體、復活救贖這些概念,否則會看得非常吃力。不過也不要太過擔心,《小屋》不會給你引經據典,也不會說不信者下地獄這類話,相反本書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心中上帝、耶穌及聖靈的形象,同時與舉出另一種對神的觀念。另外也有大量的篇幅在強調愛、關係的建立、平等觀、審判等,而最重要的就是寬恕。

 

書中對於審判的概念讓我印象深刻,表面上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平和,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斷去審判別人,包括美醜、膚色、生活上各種事物都可以審判,仿佛只有我們自己的標準才是絕對,卻忽略我們是否有資格或能力去審判這些東西,而我們的標準又在那裡。類似的議題不斷透過劇情透露出來,讓人進行自我省思。

 

《小屋》的內容一直存在著極大的爭議性,有些人喜歡他傳達的概念,有人認為他在硬銷宗教,有人認為觀念前後矛盾,也有人認為他是異端。我相信這和讀者本身的經歷有關,如果本身對宗教的教條看得很重要,那《小屋》的確是個異端,相反如果你認同殺女兇手也是可以原諒的,那這本書可能會感動到你。原諒不代表不用兇手接受制裁,原諒的目的只是要人不要被困在仇恨的囚籠中罷了。

 

我自己的看法是,把《小屋》當成哲學小說來看就好了,因為每個人的對生活各方面的價值本來就不一樣,看完後也沒必要完全認同。我相信大部份人都無法輕易原諒對我們造成重大傷害的人,不過我想我們可以學習原諒一些小事,對世界也會多一點幫助。想想看,現在我們的社會隨便一點小事都可以輕則動武、大則殺人,如果大家多一點寬恕,對整個社會也會祥和一點。

 

最後談一下寫作技巧,《小屋》仍是三幕劇架構,隨了回憶巨慟一幕外,接下來的兩幕劇情沒有太大起伏。第一幕很多出場的人物也好像是沒關連來湊熱鬧的,最後卻像突然消失一樣,不可諱然這不是一本大眾小說的好範本。不過他用了其中一個角色當作是此書的作者,還有這位角色的前言和後記,這一點倒是比較少見。

 

透過不一樣的題材,《小屋》成了風格獨特的一本小說,不一定要認同書中詮釋的觀念,看看別人受盡仇恨與傷痛的折磨後如何重新站起來,更能原諒傷害自己的人的心路歷程,也是不錯的閱讀經驗。


書評人 光夏海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夏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