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四個十二至十八歲的青少年在競技場上,他們要互相廝殺,只有殺光其他參賽者才可以得到勝利以及財富。 
 

 

飢餓遊戲
時間是一個不知多久以後的未來,經過無數的戰爭後世界政治的結構已全面翻盤,大約相當於美國的位置成立了一個名為施惠國的國家。施惠國以都城為行政中心,並以高壓政策統治其餘十三個行政區。結果引來行政區聯合對抗都城,都城成功鎮壓叛變,消滅了第十三區並重新控制其餘十二個行政區。
 

 

為了讓所有行攻區的人民恐懼都城,都城創立了飢餓遊戲這個節目,每年舉辦一屆,每一個行政區都要從年齡由十二至十八歲的青少年中抽出一男一女的貢品來參加 。遊戲開始後的比賽規則只有一條,盡力殺死所有其他參賽者。


如果沒看過《飢餓遊戲》,你很可能會認為這是《大逃殺》的西洋版。事實上《飢餓遊戲》和《大逃殺》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故事,唯一相同的一點只是大家都是被逼參加一場殺人遊戲罷了。


《飢餓遊戲》高明之處是在於它還包含了深層的政戰,都城把殘忍的殺人遊戲包裝成嘉年華一樣,過程中會全程直播到施惠國所有電視機中,平常電力不足的區域也會奇蹟式得到完善的供電服務,為的就是要讓每個人都可以觀賞這個節目。而勝利者會得到足以養活幾家人一輩子的財富,所代表的行政區中每一個人都會得到一年份充足的糧食。《飢餓遊戲》中飢餓的意思似乎是:「各位窮人很抱歉,如果你們的區域輸了,那明年只好捱餓罷。」


還有更絕的規則,觀眾可以投注押那一個貢品會勝出,亦可以用錢買禮物,送給戰場中的參賽者影響戰果。為了得到更多的資助人以增加勝算,還沒有進入戰場前,貢品、服裝設計師、還有各行政區的導師等無不絞盡腦汁去吸引觀眾。


主角凱妮絲是出生於最弱的第十二區,此區在七十三屆的遊戲中只贏過兩屆。唯一的導師黑密契又是除了喝酒外甚麼也不管的酒鬼,所以在第十二區中,中簽等於是屍體的代名詞。


凱妮絲唯一的親妹小櫻在首次參加便中簽,為了不讓妹妹上戰場,她自願代妹妹參加第七十四屆的遊戲。同區的男貢品竟是曾經救過凱妮絲一命的比德,如果凱妮絲要回家,那比德的命運只有兩種,被她殺死,或是看著他被別區的貢品殺死。


作者蘇珊.柯林斯本來是兒童節目的編劇,以《地底紀事》一書成名,不過把她推向寫作生涯的高峰的則是《飢餓遊戲三部曲》。據說《飢餓遊戲》的靈感來自希臘神話忒修斯對牛頭人的故事和當空軍的父親,大概是前者讓她想出遊戲的原型,後者讓她明白了貧窮和飢餓的痛苦。


《飢餓遊戲》曾獲得《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梅爾及驚悚大師史蒂芬.金共同推薦,單是這個光環就已經能夠吸引很多人好奇把書拿起來看。當我看完了第一章後,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因為太想知道後面事情的發展,只好立即到櫃檯結帳把書帶回家。然後就算吃飯睡覺也是書不離手,直到整本書看完為止。後來我發現大部份看過這本書的人竟然都有類似的經歷。


殺人遊戲的故事已經被寫過無數次,可是《飢餓遊戲》巧妙結合了政戰和叛亂,替這類型的題材寫出了新意思。作者在寫作上還有一個很作成功的地方,就是絕無廢話,所以《飢餓遊戲》閱讀的過程非常流暢。就連回溯過去這種容易打斷劇情的技巧,都能巧妙地融入當時的劇情中,不知不覺就會被它帶著走,任何時候都掛心著凱妮絲跟著會如何。


人物塑造成功也是本書賣點之一,凱妮絲外表不算漂亮,卻有兩位男角傾情於她的堅毅個性。她在遊戲過程中雖然認為自己沒有勝算,卻絕不放棄任何希望。凱妮絲對自己、家人、朋友的看法,對都城的憤怒、生命的無奈,第一次殺人的感受都有深刻的描寫,行文厲害之處是閱讀起來沒有累贅的感覺,因為作者很懂得讓角色在適當的時候說該說的話。


其他角色也不遑多讓,比德心地善良,卻能運用心理戰製造有利的狀況,更是引爆很多劇情的關鍵人物。黑密契看似是老粗一名,但對遊戲的事卻一點也不含糊。十一區的女貢品小芸,個子小小但擁有豐富的植物知識,凱妮絲為她唱歌那一幕撼動了大部份讀者的心(美國有不少人為了紀念這一幕自行譜曲把歌唱出來並放在網上)。還有其他角色如都城的服裝設計師秦納、她的家人、朋友、敵人都表演出鮮明的特色。


此書另一個出色之處是沒有絕對的強者,貢品們都有自己的專長,卻都沒有一種技能能保証必勝。任何人要贏得遊戲,靠的不是自己能力有多強,而是如何有效利用機會,正如書腰所說:「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凱妮絲的戰鬥過程中不但要善用環境,利用敵人的特性,還要考慮觀眾的感受。


要說缺點的話,就是這本書很明顯留下了不少伏筆,擺明是告訴讀者還要看續集, 其次就是會擔心續集《星火燎原》和《自由幻夢》能否達到這個水平,畢竟很多多部曲都會出現後勁不繼的情形。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我一生只淮保留三套書,《飢餓遊戲》系列絕對是書單上其中的一套。


書評人 光夏海  

(官方試讀連結)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夏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