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別人的死亡就可以讓人生得到圓滿?這是真理還是歪理?讓少女敦子和由紀親自告訴你罷。

兩個女高中生敦子和由紀,她們從小學便已經讀同一學校,還一同參加劍道社。敦子本來是一名很有前途的選手,可是一次比賽在冠軍戰失手,更得到了過度換氣症,連體育課也無法去上。由紀則在小學五年班時遇上意外,左手受了嚴重的傷,握力只剩下三(一般亞洲高中女生平均是二十以上),在無法雙手握劍的情況下,早就放棄了劍道。

 

兩個本來是好朋友的少女,經過了種種不讓對方知道的事情後,兩人漸行漸遠,可以說是已經到了互相討厭對方的狀態,只是兩人仍在表面上裝著友好罷了。直到一位轉校生紫織加入了她們的圈子中,才讓事情起了變化。

 

紫織強調自己和普通人不一樣,因為她親眼見識過死亡,甚至表現出一副歷盡滄桑的樣子。兩個好強的少女希望自我提升,於是決心在暑假裡尋找目睹死亡的機會,而且不讓對方知道。敦子的目標是老人院,由紀的目標則是醫院,兩個都想超越對方的人,殊不知命運的線早就把她們還有身邊的人都糾纏在一起。

 

 

師奶變作家,英國有JK.羅琳,美國有史蒂芬妮.梅爾,日本則有湊佳苗,《少女》正是日本的湊佳苗在台推出的第三本翻譯作品。湊佳苗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當然是去年上演電影版的《告白》,因為電影的關係連帶中文版小說也變成去年台灣的暢銷書。之後的《贖罪》緊接著推出,也得到不錯的銷售量,所以《少女》的出版是絕不意外的。

 

湊佳苗擅長以不同人的第一身去詮釋黑暗的故事,那種近乎赤裸裸的內心戲往往讓人頭皮發麻。《告白》的主角為了提升自我形象去殺小女生,《贖罪》讓一場兇殺案毁掉幾個目擊者的一生。每次看完她的小說闔上書本的一刻,都會說 一句:「其實人性真的可以如此敗壞。」因為湊佳苗所寫的內容都是真的可能發生在你我周遭的人身上。而她那不修飾,不造作的獨特筆觸,就像是書中人跳出來和你述說他做過的可怕事件。

 

雖然《少女》仍是遵從湊佳苗式一貫的黑暗系風格,不過這次《少女》可以說是三本作品中最少血腥味的。看到中段時甚至有種溫暖的感覺, 兩位主角亦只是想見識死亡,而不是製造死亡。本書真正的題旨也不是死亡,實際上是少女間的心結,但可能是作者以往的作品太黑暗了,一路看的時候總是覺得隨時會有事發生,結果還是在一些想不到的時刻出現了想不到的事。

 

主角的人數變少,除了前後有短短幾頁用其他角色交待一些事情外,其餘全程都是由紀和敦子兩人的內心戲,不過不同人物間那種錯綜複雜的命運線交錯,在少女中仍然存在,而且比前面兩部作品還要精細。從多部作品看來,感覺上作者不斷想在寫作的技法上再突破上去,可惜的是《告白》的破格寫作方式太過一鳴驚人,讓湊佳苗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不被過去的光芒所掩蓋,但整體來看她的作品還是在進步中。

 

 

全書我只有一點不太滿意,就是有一個讓讀者意料之外的地方,並不是因為我猜不到就說不滿意,而是湊佳苗刻意利用文字沒有真實影像這特性製造讀者的盲點,為了不影響還沒看本書的朋友,我要講得稍微複雜一點。如果這段戲拍成電影,要嘛就是這個誤導的點要拿掉,不要嘛就擺明跟觀眾說不給你看,但兩種手法出現在電影上都不算是高明的手法,出現在小說中就更有讀者被騙的感覺。

 

《少女》在文筆技巧仍維持了湊佳苗該有的水準,少了一些黑暗,多了一些陽光,如果想得到《告白》或《贖罪》那種驚悚感,《少女》也許會讓你失望,但以劇情小說來看《少女》仍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撰文  光夏海

arrow
arrow

    光夏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