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的電影觸動人心,也讓一位本來默默無聞的幕後電影人Roger以及從小把他帶大的傭工桃姐變成人盡皆知的人物。不過電影只演出了桃姐中風後的故事,對於他們主僕倆為何能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觀眾還是比較含糊,由Roger本尊李恩霖所寫的這本《桃姐與我》正好補完了我們對這段主僕情的認知。

 

 

電影中Roger姓梁,主要工作是電影的財務,也就是控制成本的角色。現實中的他除了中文名字不一樣外,其餘的部份幾乎沒有異樣。為何戲裡的角色沒有用回本名?書中對此也沒有答案,我的猜想是作者本來沒有打算以此作成名(不過還是因此成了名),所以才不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

 

 

全書分為幾個部份,如果是純粹因為電影而想更加深入了解桃姐的話,那首章『桃姐與我』最重要,也是全書比重最多的部份。電影中我們只看到桃姐晚年中風後入住老人院的情形。但書中卻從桃姐如何進入李家當傭人開始說起,一直講到桃姐終老的。簡單來說,桃姐的一生都奉獻給李家,其中最後十多年又只有她和Roger兩人一起生活,所以為何Roger能對待桃姐就如對待至親一樣是不難理解的。

 

接下來的兩個章節『我的親人』、『我的輕狂歲月』,則全是作者的生平的述說,雖然桃姐偶然會在一些相關位置出現,但不是內容重點,不過當中一些細節也頗有趣味。跟著『電影與我』講述李恩霖在加入電影界之後的經歷,那時正好的港片的全盛期,電影工作的緊湊過程和打仗差不多,作者有幸參與一些大製作,亦間接豐富了日後『桃姐』的演員陣容。

 

接下來『我的心臟手術』,講述Roger患了心臟病,一段生死交錯的心路歷程完全赤裸裸的呈現出來。無論平常表現如何堅強的人,碰上這種隨時會和家人說再見的關口,會情緒崩潰一點也不為過。此處正好補充了電影中為何桃姐不肯煮滷牛舌,原來作者這段期間經歷過這麼大的痛苦。

 

 

直到最後一章『《桃姐》電影與我』,講述拍攝電影有關過程,仿如重溫電影情節一樣,這才驚覺這部電影原來拍得這麼細膩。一個飯壼、一間荼餐廳,走過的平台都有其真實意義。當中也記載了很多拍攝時的趣事,因為讓這本書看起來不會那麼沉重。

 

看完這本書後,就會發現《桃姐》真的不是商業電影,這本書也不是借勢撈錢的產物,不過就是作者把對桃姐的懷念作一個總整理罷了。但這又何妨?真實的感情很多時就比精心策劃的劇情來得更動人。

 

提醒大家,這本書的實體書並不容易買到。因為作者採用了自費出版的方式銷售,就算在香港的書店也很少看到。不過《桃姐與我》有推出電子書,也有網上訂購,台灣的讀者可以從這兩個管道購入,就連我自己也是買電子書的。書中收錄了不少桃姐本尊的照片,但反而電影劇照卻欠奉,如果想看劇照的話我會建議買劉德華所著的《我的三十個工作天》,裡面還有從未公開劇照,而且台灣也買得到。

 

 

另外再要說上一個小缺點,就是作者李恩霖是香港人,不知是因為想傳神一點還是如他所說中文不好,書中偶然會出現廣東話的文字,台灣讀者可能會看得有點吃力,不過所幸這情形不多,大至上不會影響對整本書的理解。

 

 

光夏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桃姐 桃姐與我 劉德華
    全站熱搜

    光夏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