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進入印度理工學院(IIT)的第一天就遇上老鳥整菜鳥的歡迎新生活動,面對兇猛的學長,哈利和同班同學艾洛克只能乖乖就範,眼看屁眼快要被可樂瓶捅進去時,另一位同學萊恩竟把瓶子打破要反擊,一舉顛覆了這個玩新生的傳統,哈利和艾洛克幾乎把萊恩當成了偶像,從此三個人便成了好朋友整天混在一起。

 

IIT的課業是非常䌓重的,沒想到第一次考試,三個人都考了接近全班最低的五分以下(最高為十分),從此三人便被標籤成五分生。在印度,五分生代表很難找到好工作,失去到美國定居的機會。可是萊茵對此並不在乎,因為他就有自信就算是五分生也一樣能找到出路,甚至要挑戰這種把人標籤化的體制。但艾洛克卻不這樣認為,萊恩之所以能不把五分當一回事,只因他有一對很會賺錢的父母。艾洛克可不一樣,有一個長期病患的父親,還有一個沒有嫁妝的姊姊(在印度沒嫁妝的女生很難嫁出去的),全家人等著他畢業來脫離貧窮,因此他決定和二人分道揚鏢好好讀書。

 

此時哈利認識了一個設計學院的女孩妮可,沒想到妮可竟然是系主任伽利恩的女兒,要命的是伽利恩看不起成績不好的學生,這回可讓哈利頭大了。艾洛克經歷過一些重大事件之後,決定和哈利二人修好,三人再次混在一起。萊恩想出一個讓三人可以一邊讀書又有時間玩樂的辦法,就是三人分擔課業,每人上三份一的課,其餘二人則抄上課那人的,哈利為了妮可,艾洛克為了家人,當然願意合作,滿以為這樣就能撐到大四,可是他們都不知道這計劃會讓他們拉進前途危機當中。

 

 

以上就是印度小說《三個傻瓜》的劇情大綱,這本書曾經改編成電影,並在台灣公演時得到不錯的好成績。等等,這是原著?為甚麼會不一樣的?


可能大家心目中的劇情是:

 

故事從一位動物攝影師法漢開始,正要出發往異地工作的他,在剛起飛的飛機上收到一通老同學查圖打來的緊急電話。他立即假裝昏倒逼飛機折返,跟著又找回另一位老同學拉朱,然後兩人馬上衝到當年的大學的一個高塔上。查圖正在那裡等待他們二人。

 

查圖並非法漢和拉朱的好友,他們二人的好朋友其實是藍丘,而藍丘在大學畢業那一天便神秘失踨,一直失聯了多年。查圖當年因為被藍丘整了一次,讓他在同學及師長出了個大洋相,誓言要在十年後的今天以自己的成就証明藍丘是失敗者。他也發現了藍丘的下落,找來兩人就是要一起尋找藍丘並見証對方的失敗。

 

 

三個人坐上查圖的車子,開始了尋找舊友的旅程,途中法漢開始回想大學那四年,三個人如何成為好朋友的日子。

 

 

法漢出生在小康之家,成為工程師是父親的心願,為此他只得放棄最愛的動物攝影, 進入印度最高竿的帝國工學院。拉朱則來自貧窮家庭,家人指望他成為工程師為家裡脫貧。藍丘則來自一富貴人家,也熱愛工程,更是這方面的天才。機緣巧合讓三個人住同一宿舍。剛開始大家都覺得藍丘是怪人,因為他不但敢對抗學校的傳統,更常在上課時給教授吐糟。後來發覺藍丘只是大膽和有創意,也因為這種性格讓他對印度僵化的教育制度有所不滿,才會進行叛逆式的對抗。法漢和拉朱在藍丘的感染下也開始惡搞起來,三人更成了外號『病毒』的院長的眼中釘。

 

一次惡搞的行動中,藍丘竟認識了院長的女兒沛雅,兩人從針鋒相對變成了好朋友,更產生出愛火。可是藍丘一直沒有表白,直到一次好友們以前途和他打賭,他才闖入女方的房間中示愛,卻也因此加深了和院長的積怨。院長對付不了藍 丘,轉而對付法漢和拉朱,希望藉此打擊藍丘⋯⋯

 

 

以上才是大部份人熟悉的內容罷?

 

電影版和小說版的《三個傻瓜》別說是內容,就連名字也有所出入,小說原名《five  point  someone》也就是五分生,但到了電影就變成了《3 Idiot》,主因是電影版中的藍丘,不論時空還是人物結構、名字甚至體型都有很大。

 

小說中的時空是1991年至1995年,那時印度才剛開始流行彩色電視機,手機還沒大行其道,電影中的時空在現代,角色們已經在用電腦進行視像會議了。除了幾個關鍵事件保留著外,電影幾乎是重新翻了一翻,那段千里尋友更是完全的全新創作。

 

為了讓大家搞清楚人物互相關連,先列出人物對應關係。

 

萊恩=藍丘

哈利=法漢

艾洛克=朱拉

妮可=沛雅

伽利恩=病毒

 

為甚麼會有這麼大出入?我也不知道,我的猜測是因為原著小說是用英文寫的,因此大部份人物的名字都偏向英文能夠發出的音調,但到了寶來塢電影版就改回比較親切的印度名字。

 

電影的主旨是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來。藍丘從頭到尾都給人無所不能的感覺,不管學校的體制如何,他都能夠名列前矛,幾乎所有的好處都歸他。但萊恩卻純粹對體制不滿,而且把時間花在吃喝玩樂上,成績比其他兩人還差(雖然書中有暗示萊恩其實有能力拿更好的成績)。小說的主旨並不明顯,硬要找的話似乎是體制有時雖然討厭,但還是有存在的必要,但又像是告訴大家,就算書唸不好,人生一樣會有出路。

 

全書大部份都用哈利的第一身作為敍事者兼主角 (電影主角是藍丘,但相等於哈利的法漢仍是敍事者),中間穿插了幾篇其他重要角色的心底話,另外還有一段書信體,內容是妮可哥哥的書信,這幾篇加插的內容深化了我們對人物的親密度。筆觸風趣幽默,閱讀流暢度也十分高,對印度大學生那種艱苦唸書的情境描寫得相當深入,如果你也曾經是經過苦讀才考進高等學府的話,相信一定有更深刻的體會。只是書中愛情線對台灣讀者來說並不討喜,不是典型的金童玉女,甚至可以說是美女與野獸的組合,難怪電影版會把女主角改成和藍丘配對。

 

 

通常改編自小說的電影通常都不如小說,《三個儍瓜》卻是少數的例外,電影把小說原有的內容擴充編修,達至另一個層次。不過原著還是值得一看,畢竟沒有小說堅實的基礎,就不會有這部出色的電影,一些印度特色的內容看書也會得比較透徹。

 

另外《三個儍瓜》的電影已翻拍成泰米爾語版電影(印度的第二語言),並於今年(2012年)1月於印度上映,據傳預算會是舊作的幾十陪,而故事基底會是舊版電影而非小說(其實也沒多舊),看來電影版真的比較受歡迎。

 

不過我想這個版本應該不會進入台灣市場罷。

 

 

 

 

註:《三個儍瓜》的電影在香港翻譯成《作死不離三兄弟》,最近香港區也出現了電影書衣版。

 

書評人   光夏海

 

 

附上泰米爾版的宣傳片,幾乎和舊版一樣,只是歌舞有大改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個傻瓜 作死不離三兄弟
    全站熱搜

    光夏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